项目背景

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志愿服务项目起源于2010年,主要服务涉外赛事活动。国际志愿服务在共青团浙江外国语学院委员会指导下,由国际志愿者协会具体负责。协会依托学校专业优势,目前拥有3000余名中外学生志愿者,100余名教授、博士及外教组成的强大的师资力量团队,涵盖了全部联合官方语言。本着服务国家地方国际化发展、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在实践中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学校在国际志愿队伍建设、服务载体搭建、长效机制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文化大会等国际级大型涉外活动提供了近5000余人次志愿者,开展了大量的志愿服务工作。

近年来,我们分别被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文化大会、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全国第八届残运会、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组委会授予了志愿者工作突出贡献奖和优秀组织奖,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媒体对我校国际志愿者服务项目进行了上百次的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我校国际志愿服务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

实验目的

国际志愿服务是我校浙江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载体,通过虚拟仿真课程化培训方式,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志愿者培训。为普及志愿精神,提高志愿技能、提升志愿者素质,打造国际志愿服务品牌。

1、 推广国际志愿者服务精神

当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精神已广泛为社会所接受。是志愿服务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通过虚拟仿真平台实验进一步推广志愿者服务精神学习并且弘扬雷锋同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提高国际志愿者服务素养,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建设

通过虚拟仿真服务场景,模拟不同场景中国际志愿者的角色,构建情境式国际志愿者服务培训平台。在虚拟的特定的情景中,设定服务任务、学会和掌握识别风险、预测风险、转移风险,并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地予以防范等知识点。

3、培养国际视野的一流志愿者人才,提升志愿者应急处理能力

国际志愿者应具备全球意识、国际化视野、较强的文化学习迁移能力、跨文化现象洞察力、文化保护意识、丰厚的跨文化知识底蕴与跨文化沟通意识与能力。具体来说,国际志愿者拓展国际视野并増强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面向国际重要会议和场景服务的国际志愿者切实提升志愿者在突发事件前的应急处理能力。

4、进一步打造我校国际志愿者服务品牌

近年来浙外紧紧围绕外语特色,依托国际大型赛会志愿服务,以国际志愿者协会为载体,打造国际志愿者服务品牌,注重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密不可分。实现了加强思想指导、细化职能分工、提高专业水平、强化服务功能等目标,组织效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同时,注重国际志愿服务形成“常态化”及“专业化”机制以提高我校国际志愿服务质量。以期打造“人人都是志愿者,随时都能做志愿”的浙外志愿服务新局面。

实验原理

对于国际志愿者在大型体育赛事现场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而言,实际的服务实践活动是提升自身技能、素质、视野和经验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因为实践活动是在真实的国际场景下锻炼自身语言、文化素养、服务规范、操作流程等能力。但是由于事件机会少,日常难以企及。

传统教学手段、训练手段效率低、且学生模拟场景又缺乏真实情景感。本实验以虚拟仿真的手段,模拟2022年杭州亚运会,国际志愿者的在赛会现场的服务流程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包含了岗位角色、服务对象,工作场景、服务流程、标准和技能要求的认知学习与模拟演练。

知识点数量: 2个模块;10个知识点

1. 突发事故时的国际志愿者角色认知与基本素养

1)国际大型赛会志愿者应急处理要求学习;(2)国际志愿者岗位角色在赛会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中的定位与职责;(3)填写自我分析与匹配度报告。

2. 国际赛会现场安全保障工作与突发事件模拟演练

1)熟悉安检标准要求,掌握违禁物品种类知识。(2)熟悉赛会场地各类通道,尤其是人员疏散通道。(3)有敏锐的安全意识,能及时收集并反映不安全信息。(4)入场、出场时拥挤状况处理,含人流停滞、聚拢时的及时上报与有效疏导。(5)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6)提交应急事件处理报告。

实验教学方法

1.实验原理教学

本实验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创设了典型的国际性大会如亚洲运动会场景。然后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情境模拟教学,将实验者带入到仿真的国际大学生运动会接志愿者服务的情境中,让实验者真实地进行一场国际志愿者服务活动。

实验过程中,主要采用系统的程序教学法,分步分层训练学生在不同岗位不同发职业要求下,服务流程和操作过程,并结合在线知识学习和考核,最终提升实验者国际志愿者服务标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2.实施过程


本项目采用虚实结合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掘虚拟仿真平台的技术优势,使学习更加深入且生动,同时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将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

《国际志愿者服务标准操作虚拟仿真实验》分为两大模块。第一模块,突发事故时的国际志愿者角色认知与基本素养;第二模块,国际志愿者赛会现场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虚拟仿真实验。 

3.总体实施效果

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解决了以往由于现实实训难以企及、真实场景难以复制不可逆、传统教学手段缺乏场景感等原因使得国际志愿者培训内容只停留在课堂讲解层次上的难题,也解决了以往教学效率低、培训理论脱离事件场景的难题。

基于网络化的虚拟仿真实验环境,使得实验教学具有网络化、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对国际志愿者服务标准操作的技能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人机互动,极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实践,增进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的热情。